首页 > 商业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无人便利店暗中赛跑

商业 北京商报网 2018-04-11 10:24

 

无人便利店暗中赛跑

看上去已经硝烟平息的无人便利店江湖“暗流涌动”。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物美、便利蜂等传统零售商测设的无人便利店已经落地运营,而此前活跃的创业团队也在砸钱铺市场,同时转型多种业务模式。分析认为,尽管技术替代人工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过程,不过也需注意,无论技术如何迭代,为顾客提供真正所需的商品、服务和体验仍是零售本质。

布局

无人货架风口已冷,无人便利店领域却依然“磨刀霍霍”。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一座名叫“邻选”的无人便利店已经在物美总部大楼外落地营业。据悉,邻选无人便利店由物美旗下链商公司孵化,面积约为20平方米,SKU数约为450,主要销售零食、饮料及一些日用商品。记者在现场看到,邻选便利店并未采用成本较高的RFID标签,消费者可使用微信小程序直接扫商品上的条形码选购支付。尽管该便利店目前尚未实现无人值守,日销售额在二三百元,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物美已经在寻找新的选址计划落地第二店。城市的另一边,便利蜂的无人便利店也于近日在燕郊某处落地测试,而巨头京东更是正在西安、深圳等多个城市的多个场景加紧落地着京东无人超市。

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北京市不少社区内的夫妻小店中都多出了自助结算设备,不过一家名叫麦惠香超市的小店老板告诉记者,函数空间免费为店内提供了无人支付机器。函数空间为原酷6网CTO赵亮的无人便利店创业项目,据知情人士透露,函数空间目前在大力铺市场,提供无人设备免费给小店老板们用,还会给店主按流水补贴1%-3%或红包奖励。

各路零售商试水无人便利店的热情不减,不断有新玩家加入,最早的一批创业者也在暗暗发力。零号元素无人便利店目前在上海、江苏、北京、成都等地都有门店,同时还在不断拓展新城市。据悉,2017年末在北京定福家园落地的零号元素无人便利店目前客单价约为20.3元,复购率大概为一周两次。

变形

尽管众多无人便利店项目在纷纷落地,但是大多仍属于测试阶段。多位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室外的盒子式无人便利店因为执照难获审批而落地推进困难,尤其是在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方面,需提供“场地证明(房产证复印件)及租赁协议”等材料,“室外那种盒子根本就没办法提供”。受制于技术、执照等方面的限制,距离无人便利店大规模复制仍有一段距离,因此在不断推进新网点开拓的同时,无人店的各种“变形”版本也浮出水面。

最典型的变化是不少无人便利店团队开始转型同时做技术输出商,即向传统的室内夫妻小店或连锁便利店提供自助收银机、视觉识别系统等辅助人工的设备,帮助传统门店减少人工成本、实现智能化升级。如上述提到的函数空间,但目前使用的顾客并不多。一来是因为没有宣传推广,顾客在不知道怎么使用的情况下还是会走人工结账。此外,由于无人收款机的结算系统和原有收银设备并未打通,结算起来很麻烦,所以他们也并不会主动推荐顾客使用。

与此同时,针对早期无人便利店项目普遍面临难解决的盗损问题,一种完全封闭式的无人便利店也应运而生。这种无人便利店看起来更像一个巨大的自动贩卖机,但是商品丰富度和机器智能化程度都有了大幅提升,其中,一家名为“在楼下”的无人便利店就已在北京落地20余家店。北京商报记者现场走访发现,在楼下无人便利店面积约为20平方米,商品数约有300-500种,消费者通过便利店的透明橱窗可看到店内的零食饮料、蔬菜水果、粮油日用商品,使用便利店显示屏或微信小程序都可进行选购。工作日晚上7点左右记者在昌平某小区内的无人便利店旁观察发现,约20分钟的时间有3位顾客分别购买了啤酒、话梅、鲜鸡蛋等商品。据小区保安透露,在楼下无人便利店每天早上都会有人来补货,一天下来部分鲜奶、面包、蔬菜货架已经是售空状态。

前路

尽管目前不少无人模式仍处于初始探路阶段,但一些封闭的商务、社区场景显然存在着不少潜在商机,吸引着零售商、创业者前赴后继。天虹便利店事业部总经理朱艳霞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无人零售还只是一种解决碎片化需求的商业补充,但是随着消费者对时间、距离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会不会成为主流还不好下定论。朱艳霞表示,目前有不少大型的中高端社区相对封闭,在规划上缺乏配套的商业体,消费者身边碎片化场景的购物需求无法很好满足,而天虹此前在深圳已经有遍布社区、商务区、商业区、学校、交通枢纽的传统便利店网络,无人便利店在此基础上拓展也能更好满足消费者更多场景需求。物美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无人便利店同时具备占地面积小、管理监控方便、7×24小时营业等诸多优势,能最好地为便利店周边社区的消费者提供日常所需。便利蜂相关负责人在谈到无人便利店规划时也向记者表示,无人店新业务的尝试是直营便利店业务的一种延伸,目的是为更多基础设施不完善或者周边环境不便利的社区和工业园区提供便利服务。

无论纯粹的无人店业态会不会在落地后生根,零售业用技术化手段推动效率提升已是必然之势。不少零售商都有同感,服务行业大量基层岗位工作重复性很高,当今的年轻人对服务行业工作的忠诚度已经在减弱,小业态的人员流动性很高,企业招人、用人、培养人的难度在不断增大,技术替代人工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过程。不过也需要注意,无论技术如何迭代,为顾客提供真正所需的商品、服务和体验仍是零售本质。正如此前日本著名零售学者矢作敏行告诉记者的,日本便利店同样面临着人工、租金日益增长的高成本,但他们对无人店的尝试热情远没有中国这么狂热,因为在他们看来,当下市面上的RFID、视觉识别技术等虽然一定程度解放了人工,但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在消费体验上并没有占得优势。

 

责任编辑: 3858NCY

责任编辑: 3858NCY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