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大考生及家长排忧解惑,助力莘莘学子金榜题名,6月5日,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医师报》社及成都康弘药业集团特别策划了“同心同盟‘精’彩绽放”中高考季专场直播,活动主题“如何缓解考前焦虑情绪,轻装上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首席专家郑毅教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刘靖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杜亚松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柯晓燕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罗学荣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颐教授等专家领衔国内精神心理领域专家共同出席了直播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中高考孩子的心理问题需多方重视
“即将迎来高考与中考。考生无可避免地出现情绪波动,甚至有些考生出现头痛、失眠、食欲不振、拉肚子等生理反应,究其原因,疫情影响了许多学生原来的学习计划,并且许多家长与学生对考试抱有过高的期待导致心理压力较大,产生一些心理变化与问题,从而影响正常备考。如何及时地发现与处理好学生考前的情绪问题,从而正常乃至超常发挥?意义重大。”郑毅教授意味深长地说道。
根据统计,我国34%的高三学生面临考前焦虑的情绪问题。关于负面情绪的成因,刘靖教授专题报告中指出:青少年中枢神经系统并未发育成熟,自我调控能力差,也更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另外遗传因素占比30%;还有孩子的人格问题,比如过度追求完美;父母过分重视成绩,学校按成绩排名区别对待孩子。因此,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需要多方重视、解决。
如何引导考生与家长正确认识与调节考前情绪问题?
认识情绪,辨别情绪是减少恐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黄颐教授表示,从四个方面观察孩子辨别孩子的情绪问题,主观感受,紧张、担心;躯体反应,头晕、头痛、失眠等;行为层面,坐卧难安、暴躁、失控、回避、拖延等;认知方面,“自我预言”效应,即觉得自己不行、要考砸了等预判。
“要认识到负面情绪也有益处,它能让我们保持适当警觉。”与会专家不约而同地表示要解决考前心理问题,家长与孩子首先要调整认知,正确认识考前焦虑等情绪,“过度关注也会导致焦虑,因此父母要坚持常态化处理。”杜亚松教授提示家长不要过分渲染紧张气氛,要用平时的相处方式对待孩子。湖南省脑科医院马静教授表示,学会接纳任何情绪的存在,认识到情绪没有好坏,焦虑的情绪出现时学会觉察这些情绪,并标记它,比如告诉自己我心中出现了一个“关于考试结果的担忧情绪”,允许这些情绪存在,由它们自由地来去,不去试图抵制和消除,同时觉知自己的呼吸,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当下的试卷并继续答题即可;同时,认识到想法不等于事实,比如你想“完了,我这次一定考砸了”,这个想法不等于事实,而是一个灾难性的扭曲思维,可以觉察到自己有这样的灾难性的想法出现就可以了。不要把想法当做事实,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就不容易受到它的影响。
期待往往会导致剧烈的情绪波动,在正确的认知基础上,孩子进而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因此不盲目树立目标,也是解决情绪的关键。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刘金同教授娓娓道来:“把这次考试当作模拟考试,而不是高考,想象10天后举行。他指出要缓解孩子“非985/211不上”的强迫心态,使其客观评价自己;同时家长可以陪同孩子逛街、购物、去农家乐等,把考试暂时放一放。罗学荣教授表示,适当的焦虑也有益处,不应过于抵抗;要帮助考生客观评价自己,考前适当降低目标,接纳不完美。父母要保持轻松,不要传递焦虑,不要和孩子讨论考过的科目,更不要因为忘带准考证、做错车等突发状况导致更加焦虑。
对于孩子心理问题的解决,父母与社会各方的作用至关重要。“成长是父母与子女分离的过程,但是心不要分离,家长要和孩子保持心灵沟通,这样孩子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才会向父母求助。”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王敏建教授表示要重视亲子关系,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陪伴者,是孩子心理问题解决的关键力量。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克斯说过‘人们在任何年纪都可以发展坚韧的心智。’一个关键是要避免做自我挫败的假设。”柯晓燕教授以此来提醒家长不要做“孩子一定会失败”的挫败假设,更不要传递焦虑。正如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马筠教授所说:“从内在方面,家长要帮助孩子多想优点,多想曾经考得很好时的愉悦感受,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同时外在方面,减少亲子关系冲突,给够孩子安全感。”
“父母要保持轻松,不要过度干预孩子,要给孩子一定的掌控感,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家长做些什么,如果不需要,父母就要保持平常心。”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张海艳教授由衷地提醒家长们,不要针对“轻微焦虑”产生更多的焦虑。并且在孩子提出求助心理医生时,要正视孩子的求救信号,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而专业人员的培养,来自社会各方的支持。
郑毅教授表示在面临考试,非常焦虑时,例如心理问题导致无法进行考试的学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对于症状严重的,失眠的考生可遵医嘱服用短效镇静类催眠药,如右佐匹克隆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程道猛教授表示,12~15岁的孩子就诊量特别多,他们面临的不仅是中考焦虑问题,也有社会压力,这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帮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解决当下的困惑至关重要。
据悉,“同心同盟,‘精’彩绽放”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诊疗技能提升项目是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医师报》联合成都康弘药业集团共同发起公益项目。项目旨在进一步提高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群众认知度和提升医师的诊疗技能,助力《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
此次科普直播作为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前夕举办,得到各大媒体的高度支持,医师报,今日头条、新浪新闻客户端、百度健康、白大褂、微博卫生健康、知乎进行了同步直播,直播共收获31.7万人次在线观看。
郑毅教授表示,希望更多的民族企业能够像康弘药业一样,积极参与中国精神健康事业发展中,为健康中国贡献一份力量。最后郑毅教授由衷地呼吁家长:要重视孩子本身胜过成绩。“无论考得好坏与否,孩子永远都是你的孩子,家长不要给孩子附加太多条件,要无条件地爱他们。”他表示在临近考试,过分注重知识积累并不现实,但是调整心态意义重大。他也殷切地希望,所有家长不仅在面临高考时,才注意到孩子的心理问题,更要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孩子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才能临危不乱,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