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软包电池的春天,到来了吗?
方壳、圆柱、软包,三种不同封装形式的电芯,包揽了市场上大部分的动力电池产品。其中,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大部分配备方壳电池;以特斯拉为首的美国车企,大部分配备圆柱电池;而软包电池,也在欧洲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总得来说,三种封装方式各有利弊,搭配卷绕、叠片不同工艺,便能产生不同效果。但不得不承认,与圆柱和方壳相比,软包并非目前国内市场的主流。
只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有那么一家企业,始终坚持着想要打破这一固有印象的限制。
9月9日,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博士在孚能科技战略及新品发布会上,笃定地说道:“动力电池的未来是固态电池,固态电池一定是软包叠片。”
而孚能科技SPS(Super Pouch Solution)的出现,也正式意味着,软包电池正以一种不同以往的姿态,加入到整个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之中。
据了解,SPS是一整套从电芯到系统,从制造到回收的创新解决方案。不仅仅是简单的电池系统结构设计创新,而是集大软包电芯、大软包电池系统、大软包电池制造和直接回收四大创新技术于一体。而且该系统的各项参数表现,也尤为亮眼。
首先,是整个SPS系统。据官方表述,孚能科技SPS采用大软包电芯卧式布置设的,可以使电池系统部件减少50%,材料成本降低33%,提升体积利用率到75%。
单单就体积利用率而言,孚能科技SPS便是比特斯拉4680系统高出12%,比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系统高出3%。
而具体到电芯,孚能科技推出了全极耳、多极耳大软包动力电芯,具备从2.4C到5C甚至更高的充放电倍率。且得益于对材料体系的高度兼容,大软包电芯能用于高镍三元到低镍富锂锰、磷酸锰铁锂、钠离子等材料体系,匹配不同需求。
按照王瑀博士的说法,孚能科技可以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出不同材料体系的动力电池。只不过,这种听起来有些“一劳永逸”的制造工艺,究竟能够发挥多少效用,还有待求证。
大软包电芯是SPS的基础,而采用高效液冷板与底盘的一体化设计,半固态大软包电芯直接集成于系统底盘的方式,使得整个SPS系统的性能,有了跨越式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保障系统内部的热平衡,孚能科技将高效液冷板和导热片复合使用,给大软包电芯提供了“双面液冷,三面传热”的高效热交换,将散热效率提升4倍,循环寿命超过3000次。
同样,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设计,加上高效排气通道和热交换能力,在配置8系或更高镍含量的电芯时,SPS大软包电池系统依然能做到单体电芯的热失控不扩散(NO TP)。
如此一来,软包电池的安全优势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来,配合更高的能量密度,无疑是竞争力十足。那么动力电池的另一关键,成本如何呢?
总得来说,动力电池的成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研发成本、材料成本,以及制造成本。而为了更大限度地将软包电池推向整个市场,孚能科技不得不寻找压缩成本的方式。
据官方透露,孚能科技大软包电芯在投产过程中,因为特殊设计,其生产设备投资将减少50%,厂房面积减少60%,制造能耗和费用分别降低35%和30%。
值得一提的还有,孚能科技开发了锂电池的直接回收技术,可保留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并再次利用,将材料利用率提升至99%以上。根据美国第三方实验室数据,掺入25%直接回收的正极材料制成的电芯与全新正极材料制成的电芯,在性能表现上无明显差异。
往日,软包电池之所以没能在国内打开市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原材料的限制。作为软包电池的重要原材料,铝塑膜的生产工艺难度较高,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日本、韩国等海外企业手中。
而今,市场需求叠加国内相关技术的进步,以及孚能科技这样电池厂商的持续聚焦下,软包电池也终于在激烈的动力电池格局竞争中,有了一席之地。
可以预见的是,关于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必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无论是方壳、圆柱也好,是软包也罢,只有适应了市场和时代的选择,才能最终笑到最后。
这条路很长,但也一直有人在走。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延伸阅读
盖世汽车网2022-09-22 08:4409-22 08:44
盖世汽车网2022-09-22 08:4009-22 08:40
盖世汽车网2022-09-21 18:2009-21 18:20
盖世汽车网2022-09-21 18:1509-21 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