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了近两年的通州远洋乐堤港即将在今年6月底开门迎客。2月2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远洋乐堤港看到,该项目主体已基本修建完成。据透露,乐堤港目前已经引入了超40家区域首店,例如亲子乐园Meland、Bouthentique、首都影院等。
作为副中心的通州,在商业发展上却一直难显特色,北投爱琴海购物公园、通州万达、大融城等项目接二连三入市,至今仍未有地标项目。即将开业的乐堤港想要扭转乾坤,或需加强自身的品牌层级,优化交通路线,才能够突围通州商业局限。
通州的商业氛围日益浓厚,继北投爱琴海购物公园入市后,远洋集团独立运营的商业项目通州远洋乐堤港也将入市。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商场外立面已基本修建完成。据项目施工人员介绍,现在项目主体正在陆续收尾,接下来或陆续进行项目内部的装修施工,预计在今年6月底开业。
“远洋乐堤港将引入近50%的首店及旗舰店”乐堤港的相关工作人员透露了该项目未来的首店品牌占比,并指出,乐堤港以家庭、白领、青年为主要客群,项目共7层,分为地上6层、地下1层,项目总计10万平方米,预计引入品牌260余个。
“项目1-2层主要为时尚潮流品牌,3层以儿童、亲子业态为主,4-5层主要为影院及餐饮业态,6层为阳光泳池,为项目主打特色。”上述工作人员介绍。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为双首层设计项目,有近3000平方米的艺术休闲展厅,随着项目开业,乐堤港的夜经济步行街贰肆坊也将同期开业。
据了解 ,乐堤港项目是远洋集团独立运营的商业项目,2017年杭州远洋乐堤港开业,北京通州远洋乐堤港是该产品线的第二座商业项目。
首店成为了新项目开业宣传的噱头,乐堤港也不例外。据资料显示,该商场引入的首店46家。目前项目整体的招商工作已完成90%,零售餐饮体验业态成为项目发展主力,其中鸿兴楼被作为北京首店引入,UR、华为、蔚来、麻六记及伊豆野菜村被作为区域首店引入,首都电影院、七鲜超市、Meland儿童成长乐园成为该项目主力店。
同位于通州的北投爱琴海购物公园也在发力首店品牌。星巴克臻选店、K22.酸奶草莓、名创优品黑金店皆是商场入市期宣传的区域首店。据悉,北投爱琴海购物公园开业初期的区域首店占比超50%。同时,通州万达广场也引入了特斯拉、姜虎东白丁韩国传统烤肉等首店进驻。
虽上述项目都打着首店名号入市,但通州的购物中心发展仍欠火候。通过与市内核心区商业品牌对比发现,通州商业的布局难免有“落后”之嫌。以乐堤港引入的区域首店UR为例,除却即将开业的乐堤港项目外,UR在京门店已超过15家,实在难称“首店”,近期爆火的品牌麻六记虽将在通州开出品牌首店,但在京内布局已超过10家,伊豆野菜村也有着类似情况,除却待开业的乐堤港项目,伊豆野菜村在京有近15家门店。
据选址中国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共有812家品牌首店落地,其中朝阳区引入品牌首店433家,作为城市副中心的通州区在2022年仅录得首店17家,占比不足5%。各商业项目虽皆宣传首店超过50%,但品牌引入的真正实力却在全年各区排名中可以窥得一二。
对于目前的项目发展,中国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主任郭增利认为,想要在“群狼环伺”的项目竞争中脱颖而出,点亮城市副中心的明星招牌,远洋乐堤港仍面临不小的挑战。目前阶段,乐堤港能否与通州居民生活紧密融合,是决定商场能否成功立足的关键。
2022年12月,《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商务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发布,提出通州区将实施商业品牌塑造工程,激发商圈发展新活力,建设一批新型消费商圈。未来,通州区将加快传统商圈提质升级,支持各类品牌首店首发,打造夜间经济品牌示范和活力街区。
如何把握品牌层级、提高招商门槛、真正把握消费需求成为当下商业项目发展重点。郭增利强调,这不仅需要属地政府对品牌引入的支持,还需要商场、商户间的彼此磨合及对消费需求的调研把握。
项目方要在某个区域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有利地位,一定要确立自己的特色吸引,要建立起自己与属地消费者全部生活的强连接关系,让消费者能够在需求萌生之时首先想到自己。
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指出,通州地区的消费者对购物仍有较强需求,但目前通州区缺少能够辐射区域的大宗商业项目,通州区对于高品质商业配套的需求十分强烈,乐堤港应努力打造自身特色,提高招商门槛,打造区域品质标杆项目。
“项目一方面需要加强自身的商业运营,另一方面也非常需要强化社会服务和社区服务。提升品牌级次只是其中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品牌级次必须能完全充分地迎合属地的综合需求,通过项目引领区域服务新高度。”郭增利坦言。
除了招商品牌需要提升,乐堤港的交通同样需要优化。记者在走访时发现,远洋乐堤港距离最近的地铁站通州北关站仍需步行10分钟左右的距离,配套设施的不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项目受众客群,从而制约商业发展。
对于交通不利的发展痛点,郭增利认为一方面可以通过穿梭巴士与重要的交通枢纽或者地理地标建立往来通道,另一方面也要全面加强附近相关交通工具向商场的引导标识。
商场运营者要通过品牌的引进和服务的创新,增强消费者认同感,牢牢黏住目标消费者,使其成为会员,成为常客,从而逐步化解交通不便对商场的长期影响。
北京商报记者 刘卓澜 王思琦 文并摄
【以上内容转自“北京商报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北京商报网站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