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今年早些时候曾有消息称,三星方面或将基于Galaxy Z Fold和GalaxyZ Flip系列折叠屏机型,推出市场定位相对更低的衍生版本。事实上,类似的做法在三星的产品线中并不鲜见,并且在Galaxy S系列也早有先例,例如不久前刚刚上市的Galaxy S23 FE就正是这类产品。
时任三星移动产品营销副总裁Drew Blackard对此表示,三星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完善折叠屏手机,重点针对用户痛点进行优化,后续才会考虑降低成本、扩大投资组合。
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随着折叠屏相关技术的逐步成熟,除了三星之外,后续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相关厂商推出定位相对更低的折叠屏手机。而作为目前在折叠屏手机这一细分市场的领军厂商,三星推出FE版折叠屏机型的动作,也势必将吹响折叠屏手机的普及号角。
根据调研机构TrendForce的预估数据显示,2023年折叠屏手机的市场渗透率或将达到1.6%,全年出货量有望实现1830万部、同比增长43%。而且随着尤其是屏幕面板和铰链等零部件成本的下降,在售价不断下滑的情况下,用户对于这类机型的购买意愿也势必将随之增长,其2024年的出货量或将增长38%、达到2520万部,市场渗透率增长至2.2%。到了2027年,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可能会达到7000万部、市场渗透率超过5%。
此前,包括TrendForce、IDC、Canalys等调研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均表明,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已连续10个季度下降,同时用户的换机周期也被拉长。但相比之下,在艾瑞咨询公布的调查数据中显示,折叠屏手机的存量用户在2023年1月-8月累计增长了68.8%,其中大折叠存量市场的月平均增速为6.7%,2023年前8个月共计增长52.1%,小折叠的月平均增速则更为可观、达到了13.8%,2023年前8个月共计增长117.2%。这些数据也表明,当前手机厂商的折叠屏手机在经历了多次更新迭代后,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加。
一直以来,由于折叠屏手机由于对工艺、相关零部件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成本居高不下,也导致其自亮相以来就定位高端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在手机市场进入疲软期后,用户往往也会对于预算更加精打细算。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就是在顶级直板旗舰机型售价8000元的情况下,往往还需要付出更多的预算才能买到与之定位相仿的折叠屏机型,但后者反而在性能、影像、续航等方面还落后于前者,再加上软件适配、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制约,也就不得不使得许多用户只能望折叠屏生叹了。
但随着相关技术的逐步成熟,近年来折叠屏手机也开始在售价上上不断,以获取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其中以荣耀、moto为代表的厂商,更是率先将折叠屏机型拉到了更低的价格水平。
此前,诸如可折叠屏幕、转轴铰链作为折叠屏手机的关键组件,由于复杂程度导致这类机型遇到了成本居高不下、装配困难等问题,甚至单个铰链的成本一度要占据整机的1/10左右。随着工艺的不断成熟,屏幕面板和铰链的成本也已经大幅下降。
此前TrendForce方面就曾认为,成本下降将能够帮助折叠屏手机的售价降低至1000美元、约合7285元人民币左右。但事实上,目前国内市场已经走到了前面,例如荣耀就将横向内折大折叠的售价拉至6999元起,外折机型的价格更是低至5999元,moto方面甚至在双11期间将新款小折叠razr 40打出了3499元的起售价,已然来到了直板机型的中端价位段。
以上这些举措,无疑会加强用户在换机时选择折叠屏机型的意愿,不再那么受困于预算。虽然这些目前在价格方面比较极致的产品受制于成本,在硬件配置方面多少都有所取舍,但放在中高端市场仍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成本和用户需求都是折叠屏手机普及所面临的难点,但这反而可能是最好解决的问题,如今对于折叠屏手机来说,想要提供真正差异化的体验可能在于软件适配。其中,小折叠之所以近年来有着极高的增长速度,与其较低的适配难度显然无不关系,再加上外屏尺寸相对首先,因此适配工作相较也更加简单。
然而大折叠的软件适配就完全是另一个问题,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手机厂商对大折叠的应用场景还有些模煳,虽然都在强调更大屏幕所带来的视觉体验,并陆续推出了诸如“轻”办公属性的应用。但这是似乎又与平板电脑有所冲突。再加上内屏尺寸天然更“方”的问题,除了多窗口并排同开外,似乎单单一个全屏显示就难倒了许多App。
在如今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处于颓势的情况下,潜力巨大的折叠屏手机或将会成为到来复苏的重要因素。手机厂商如今一方面通过控制成本使得这类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则通过相关技术的不断打磨,来解决用户使用中的关键痛点,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在一切水到渠成之后,或许未来折叠屏手机将会成为智能手机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以上内容转自“三易生活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需转载请取得三易生活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