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不要让网络慈善变成网络暴力

商业 北京商报网 2018-05-30 15:09

 

5月4日,河南太康县小女孩王凤雅去世了。令人没想到的是,随后的舆论风暴来得比死亡更可怕。网友的关注,让爱心不断汇聚,善款如约而至。然而,爱心人士和孩子家长也很快“因爱结仇”。

按照一些网友的说法,小凤雅的妈妈杨美芹在筹得善款后,没有救治眼球已脱出眼眶的女儿,反而去北京高端民营医院为儿子治疗兔唇。小凤雅去世后,家属没有透露筹款金额和剩余资金,并拒绝退还。

这很像是一次主题先行的加戏表演。“拿着女儿的救命钱去救儿子”符合都市里的众多爱心人士对农村的想象。重男轻女、善款私用、道德欺诈,舆论漩涡的声响往往只有情绪,不问对错更不求真相。一时间,杨美芹等家属成为网上的众矢之的,那些曾伸出援手的好心人士变成威胁诅咒孩子家长的网络暴力。

有人过高估计了小凤雅那声“救命”的影响力,现实没有那么多戏剧性。哥哥并没有使用妹妹的善款,给他提供治疗是另一家慈善基金会。警方调查显示,募捐金额38638元,并没有传言的15万元。王凤雅去世后,在当地政府、水滴筹、媒体等的陪同下,王凤雅的爷爷王太友将所剩余的1301元善款交到了当地慈善会。

公益慈善最能体现都市人性温情一面,也最容易暴露社会文明粗暴的一角。从个体的角度,做公益慈善的门槛并不高,愿意身体力行即可;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能否尽可能多地汇聚人心,则千难万难。

最让人们正义感爆棚的时刻,恐怕并不是真正的爱心与正义,而是正义的普遍缺失导致的焦虑与愤怒。在善心架设的道德制高点之下,制度的不完善又常常带来善举的反转,一连串的公益慈善丑闻令民众信心降到低谷,“待人以诚,唯诚而已”仍在考验各方的底线。

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当它们把资源投向公益领域的时候,自然都会基于一颗回馈社会的爱心。但不能回避的是,每一个不同的主体基于自身目标不同,会有收到真实信息反馈的利益诉求。

发现并分析这些诉求,研究并满足这些诉求,才能使慈善公益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个过程不仅需要专业的市场分析人员,还需要专业的追踪反馈系统对症下药。如何在公益行业的善举与利益相关方的不同诉求之间搭起桥梁,强化财产管理和信息披露,无论对于很多满怀理想和热情的公益人,还是对于国家方兴未艾的公益事业来说,都是当前必须要解决和面对的课题。

小凤雅离去了,很多或大或小的问题还在。家人到底有无过错、公众的质疑到底是否合理、慈善透明与信用搭建如何完善、大病医保的“力所不及”、保守医疗的现实困境,争议与嘈杂之后不应鸦雀无声。

北京商报评论员陶凤

 

责任编辑: 3858NCY

责任编辑: 3858NCY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