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圆桌对话:双创下半场,如何突破创业困局

商业 品途商业评论 2018-09-15 19:54

 9月13日,“创新发展生态赋能—2018中国创新发展创业生态论坛”在青岛拉开帷幕。本届论坛是海创汇联合青岛高新区举办的2018全球创客节的重要活动之一。青岛高新区管委副主任肖焰恒、工信部信息中心业务发展处处长杨东菁、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等政府领导、大企业代表、知名投资人、优质孵化加速机构代表、优秀创客逾300人参加本次论坛,围绕“创新发展、生态赋能”的主题共同探讨创新创业发展趋势,探寻新旧动能转换、构筑有温度的创业平台、为创业者赋能加速的路径。

圆桌论坛环节,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全国孵化联盟秘书长王晓利,海创汇管理合伙人刘长文,启迪之星董事长、启迪控股副总裁张金生,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CEO王健,京东云事业部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刘向锋,三一众创总经理、三一创投创始人陆犇、500 Startups中国创投合伙人王俞又等嘉宾,围绕《双创下半场,如何突破创业困局》主题,就目前在国内国外创新创业形势深刻变革的新时期,怎样走好“双创”的下半场,如何打造“双创”的升级版等问题,从初创企业的定位与成长、投融资、跨界合作等角度展开讨论,共探当下破局创业困境的路径。

圆桌对话:双创下半场,如何突破创业困局

以下内容经品途商业评论精编整理:

主持人王晓利:自从2015年中国“双创”发展战略提出至今,已经过去了将近四年时间,中国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各类的孵化器、众创空间以及创业者呈现出大浪淘沙的洗牌阶段。“双创”走过了轰轰烈烈的上半场,目前在国内国外创新创业深刻变革的新时期,怎样走好“双创”的下半场,如何打造“双创”的升级版?今天第一个问题是,从2015年“双创”元年到现在,大家发现创业服务机构和创业者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刘长文:从这么多年走过来看,不论是从创业者还是创业机构都有很大的变化。第一创业者的身份有很大的变化,之前可能是以草根创业,大学生创业居多,现在资深创业者越来越多,企业的高管或者是连续创业者加入到我们的平台上越来越多。

再一个就是创业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更多的创业者是关注他自身的价值,在海创汇平台上怎么能够存活下去,怎么能够迅速成长,他自己怎么能够把事业做成。从创业者的心态和目标上,原来是为了钱,现在更重要的现在回归他的初心。

第三个从创业的项目结构上,特别是在海创汇平台上,创业项目越来越聚焦在产业创业和科技创业,所以这个是对创业者来说有很大的变化。

当然从服务机构上现在也有很大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也开始做“双创”,更多的服务机构不是像以前光是有空间,更多的是有资源。

张金生:不论是从创业者还是从创业服务机构来说,确确实实进入了一个全面开花的阶段。我1998年从清华本科毕业,刚好是中国大学生创业的第一个高峰。那时候可能大多数人是有这样或那样的无奈才做出了创业的选择。而发展到今天,现在的创业者做出创业的行为,更多的是自己价值的选择,内心的选择,尤其是现在一大批年轻的创业者,家庭条件、受教育程度,包括价值观都非常成熟,所以他们的创业更多的是一种寻求内心的价值存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在孵化机构越来越多,中国最早一批的孵化器还是政府在做,还是大学在做。而现在很多的投资机构也好,行业龙头也好也在做,这些都带来了行业的重塑和价值的延伸。虽然这么多机构在做,但是根本的问题在于这些人本身也在创业,很多都没有完全跑出自己的生命周期。

另外,确确实实大家也会从原来的模式创新越来越感觉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或者是技术创新的技术门槛重要性。在中国未来的创业过程中,这样的创业者,这样的创业企业也能够更多地创造真正的社会价值。

王健:我们看到在2016年以后基本上聚焦到两方面,一是高质量高科技,真正有技术含量的创业者涌现出来,一些高管、大学教授、海归等开始创业。二是真正贴近老百姓的现代服务业,民生方面服务的创客多起来了。

科技部有一个统计,2014年全国只有3000多家孵化器,到2017年第一季度已经达到7000家。除中国以外,全球的孵化器大概是在五六千家,中国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超越了全球体量,这个肯定会良莠不齐的情况,但也激活了整个产业。大浪淘沙,现在留下来好多“双创”的孵化平台代表着最好的国家创新水平,能够成为国家全要素的“双创”体系里面最活跃的分子。

刘向锋:我从两个纬度来讲,从2015年开始项目非常多,而从去年到今年开始,明显感觉路演的项目越来越少了,我们能接触到的项目质量越来越高,这是一个纬度。第二个纬度从京东来讲,我们也是在2015年开始围绕智能做孵化,当时是单点找整个领域里非常优秀的项目谈合作,后来我们发现单点的孵化虽然很重要,但是对京东这样的平台来讲,产业链的孵化对我们服务的企业来讲更重要。

从今年开始,我们也在规划智能城市和智慧城市场景的服务,我们希望围绕着能源,围绕着交通,围绕着环保等整合一系列场景。从目前来讲,我们可能会整个从产业链角度,细分领域,包括整个生态角度做孵化,这是我们感觉到的变化。

陆犇:从两个方面回答主持人的问题,一个是创业者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个我是有切身感受,在以前创业者往往有一定的麻木性,那时候为什么要创业?四个同学在一起一聊就开始干了。至于为什么开公司,我们要实现什么价值,干什么事?其实都没想好。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我们感觉到现在的创业者成熟很多,第一个是创业者的思维成熟,他对自己要做什么,市场在哪,解决什么痛点想得很清楚,对市场的技术优势分析非常清楚,理性更强。

第二个就是草根创业越来越少,未来草根创业是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创业的空间是越来越小的。如果没有独特的资源,很可能做到一半就被人家干掉了。比如现在孵化器里做得比较好的,往往这里面有大企业出来高管,有在行业里本身就有一定地位的创始人出来创业等,这种创业的成功率比较高,因为他对市场的想法非常清楚。

王俞又:我想分享一下国外与国内发展不同的地方。创业环境需要三个基础条件,创业者、投资者和市场,在这几年发展中,其实最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尝试新的服务和新产品,投资者也看到了这样新的契机,在过去这几年中,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愿意投入更大的资金到各种不同的创业项目中。

相对而言在国外服务都是单一向的,在国内好多服务都是一个整体的平台,这些服务在国内是因为文化和产业的影响,而对而言也压缩了一些产业发展的可能性。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创业团队最希望的不一定是像国外的团队一样,比较希望做到全世界性甚至到美国上市,而是可能希望他能够在做到某一个程度的成熟企业的时候可以接受公司的投资,甚至被大型的公司并购。

从2010年开始,传统的创业投资这件事情也变成了一个服务平台,原本只能服务小众的人,变成了广大服务,让所有的创业投资者都可以很快速,很容易地同时间进入到不同的市场,给不同的投资机构或投资伙伴,可以看到你的服务项目,协助你到各地落地。未来如何能够在这么多创业当中出类拔萃,这才是现在创业者更大的挑战。

主持人王晓利:第二个问题是资本寒冬的阶段,我们更愿意投哪一类的企业或者是哪一类的项目?这些项目有什么样的创业素质和特点?

张金生:我们这么多年走过来,最后发现利润来源股权投资。真正地做孵化器,服务的就是特别小的企业,从小企业身上想赚钱太难,因为他缺的就是钱。我原来做创新平台,希望能够通过增值服务实现收入提升,但持续几年都没有突破。如果是做真正的孵化器,我个人认为投资可能是必选项。至于说孵化器本身投什么样的项目?这跟背后的资源,创始人的出身,孵化器股东结构,管理者的背景等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比较牛的机构会投偏A轮、B轮,我们投的是天使,我们会让机构来帮我们看一看趋向,看看未来是什么。看完以后我们的投资经理就会做行业经理,最后决定投不投,我们的投资逻辑很简单。目前投清华校友比较多,校友比例在所有项目比例里面大约能占到60%,但是这可能跟我们的背景、团队组成有关系。因为我觉得校友经济和这种信任关系是很容易形成的,可以快速对这个人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做早期投资最重要的就是信任。

刘长文:其实我们海创汇很早的时候就提出投资+加速双轮驱动,作为一个孵化机构没有投资是不行的。我们核心的还是把海尔的大企业资源对外开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好的项目,更重要的不光是给他投钱,很重要的在海尔生态上能够迅速增长。去年我们也投了一个清华的企业,刚开始可能技术很好,但是没有市场,在我们的平台上能够快速获取订单,估值能够在一年之内翻三倍,当然不光是为了估值翻三倍,更重要的是跟产业生态形成了协同,共同成长。在他成长的同时我们自己获得了价值,我们的投资还是聚焦我们的产业生态,通过投资+加速双轮驱动。

王健:我们每年能见到大量的投资项目,我们孵化器刚做了四年,去年刚刚打平,盈利4000万,支出4000万,我们的投资理念三个,第一叫合作投资,第二叫圈子投资、校友投资,第三个叫产业跟投。在这个投资理念之下,我们现在自建了3个基金还有28个合作的基金,未来我们会按照这个方式以我们的教育平台,免费的载体拿到大量的流量。

刘向锋:京东这边最近在规划一些产业基金,从京东的角度,我们觉得两个纬度的企业其实是比较具有投资和孵化的价值,第一个纬度也是结合京东自己本身的特点,我们觉得消费升级类的产品其实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另外从京东的角度,我们可以为这类项目帮助得更多。另外一个纬度我们关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我们也在做基于京东云上的智慧城市和智能城市的服务,基于这样的场景,如果有一些解决方案类的公司,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合作。

陆犇:作为产业资本其实投资的思路都差不多,我们跟海尔,跟京东类似。第一种我们要投的就是产业生态圈,跟我们产业有相关性,可以帮助我们产业升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产业资源帮助他成长,推动他发展的项目,比如人工智能、互联网、新材料等。第二是我们对投资团队是有考察的,我们更喜欢有产业经验的,相对成熟的团队。

王俞又:我总结一下,在孵化跟创投这方面其实有大概三种类型,一种是从学术机构,另外一个就是企业投资,最后是像我们纯粹投资人的机构,用孵化器来吸引所有世界上好的项目来进入。最终我们是以投资项目的发展,投资报酬率来成就我们原本管理资金。

我们可以看到比较初创的团队,如果经验上不足进入到我们的孵化器,我们会提供非常多的辅导去辅助这些小型的团队能够成长,并且在他们成长的时候给他们一些资金,让他们在资金上面比较不会有担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的加速器和创投能够结合在一起,帮助小型团队在成长的过程能够顺利长成一个独角兽的重要原因。

主持人王晓利:孵化投资其实展开我们会有很多的话题,因为时间的关系,每位嘉宾用一句话做一个总结结束,这句话可以是提给我们的创业者,可以提给我们的孵化器,也可以提给我们的政府一个建议,或者是一句话的经验分享。

刘长文:我们从海创汇建立当初的口号就是,创业就来海创汇,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对创业者说的,在我们这个平台上,我们希望能够是一个有温度的,有资源的生态。

张金生:启迪之星希望每一个单体都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孵化器,同时我们正在构建的是一个全球的创新网络,因为我们现在在全球80个城市有120个店,这个价值是非常巨大的。

王健:所有孵化器行业实际上是竞合的产业,让我们拉起手构建创新的长城,创新的脊梁。

刘向锋:我们希望围绕整个业务的在线化,产品上京东实现整个产业孵化,希望有机会合作。

陆犇:三一致力于打造产业生态圈,从产业链往生态圈方向发展,所以我们的孵化器宗旨就是打造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生态圈。

王俞又:创业维艰,勿忘初心,希望大家坚持下去,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主持人王晓利: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感谢海尔集团和海创汇给我们组织了一场如此高规格和干货满满的行业盛会。最后我也希望大家能给我们所有的孵化器同仁还有创业服务机构同仁,给我们自己一点掌声,正是我们自己的一份执着和坚守,包括一份责任和担当,让我们创业者的创业生态更加日趋完善和健全,同时我们也希望跟更多的创业服务机构和创业者,我们携手同行,能服务我们更多的创业团队。再次感谢大家。

转载自品途商业评论,知识产权归品途商业评论所有

 

责任编辑: 3980SYN

责任编辑: 3980SYN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