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晚,科创板上市公司天智航(688277)发布2020年财报,去年营收1.36亿元,亏损5447万元。
公司业绩不太漂亮,主要受到疫情影响。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全国各地医院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新冠病人的收治及防疫工作方面,导致非抗疫用途的药品、医疗器械采购需求变小。
不过挖贝网注意到一个好信号是,随着疫情好转,天智航2020年营收呈现逐季回升趋势,一季度至四季度营收分别为:2163万元、2613万元、2869万元、5947万元。
内功修炼方面,公司对已成熟应用的“天玑1.0”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进行了结构和功能优化,迭代出“天玑2.0”骨科手术机器人,有助于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市场拓展能力。
2020年营收逐季回升
天智航是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专注于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据介绍,天智航自主研发的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是首家获得 CFDA 核发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是全球第五家取得医疗器械机器人注册许可证的企业。在国内,虽有企业开展了骨科手术机器人研究,但均未获得骨科手术机器人医疗器械注册证,公司享受国产产品的市场独占期。
凭借产品优势,几年里,公司营收规模一年迈上一个台阶。2017年营收仅为7329万元,2018年增长至1.27亿元,2019年突破2亿元“大关”,达到2.3亿元。公司2020年7月登陆科创板,成为“国产手术机器人第一股”。
然而,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也对各行各业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影响。对于医疗行业来说,全国各地医院都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对新冠病人的收治及防疫工作,日常治疗工作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除抗疫用途以外的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受冲击。
据统计,除了与抗疫物资有关的手套口罩、医疗设备、治疗药品外,去年医药板块其它公司业绩普遍出现下滑。就连全球医疗器械巨头强生也不例外,该公司的骨科及整形外科类业务销售额同比下降12.2%。
天智航也受到影响。2020年实现营收1.36亿元,仅比2018年营收高出1000万元。
不过,随着全国疫情得到逐步控制,医药板块公司业绩在去年出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天智航业绩走势与整个行业大抵相似。2020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公司营收分别为2163万元、2613万元、2869万元,随着疫情的好转,营收规模逐级提升。到2020年第四季度,营收已增至5947万元。
产品进化打造新增长点
即使在疫情背景下,天智航也持续以技术为本,加强研发,实现产品进化,打造新增长点。
近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天玑1.0”骨科手术机器人的销售。“天玑1.0”于2016年获批上市,是通用型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产品,能够覆盖骨盆、髋臼、四肢等部位的创伤手术及全节段脊柱外科手术,各项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据介绍,“天玑1.0”成功落户北京积水潭医院,该医院骨科享誉全国。今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吴新宝副院长在天智航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成功帮助远在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跟骨骨折患者完成了左跟骨闭合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手术。这也是北京积水潭医院机器人远程手术中心成功实施的首例5G远程骨科机器人辅助创伤手术。
截至目前,“天玑1.0”已在国内100余家医疗机构进行了常规临床应用,累计完成超万例手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今年4月2日,天智航推出了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2.0”,产品功能与结构均得到优化。
在适应症方面,“天玑2.0”适用于骨科创伤和全节段脊柱外科手术,以机械臂辅助完成这些手术中的手术器械或植入物的定位,与“天玑1.0”一致。
产品功能方面,“天玑2.0”兼容了2D与3D模式,独有入钉点及针道计算智能算法,机械臂精准运动到规划位置,借助骨科引导器,为医生提供精准的导针置入路径。使用“天玑2.0”,医生可以独立完成手术及对机器人的操作,无需他人辅助。与“天玑1.0”相比,“天玑2.0”更加智能、便捷,还可使手术工作流程更加顺畅,大幅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质量与效率,
外观上,“天玑2.0”也有所改进,其在优化“天玑1.0”一些既有性能参数的前提下,使结构设计更加小巧紧凑,减小占地面积,节省手术室空间。
资料显示,“天玑2.0”骨科手术机器人国内版已获得NMPA核发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于4月2日上市亮相;国际版完成样机开发,已通过CSA(CanadianStandardsAssociation)获得IEC60601-1医疗电气设备-基本安全和主要性能通用要求的认证。
“天玑2.0”获批上市,进一步丰富了天智航产品种类,提高核心竞争力与市场拓展能力。而随着境内外疫苗接种率提升,疫情好转,医疗相关业务恢复正常,天智航也迎来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