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8月10日消息(乐思)近年来,Wi-Fi在生活、经济和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就当大家正摩拳擦掌准备迎接 Wi-Fi 6E 盛世到来的时刻,Wi-Fi 7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占领了大部分无线通信产业与技术相关的版面。
Wi-Fi 7作为一种创新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可通过出色的速度、大容量和低时延,满足目前和未来用例中对于Wi-Fi激增的需求,成为支撑扩展现实(XR)、元宇宙、社交游戏和边缘计算等前沿应用场景的核心技术之一。
为了让 Wi-Fi 网络传输更有效率,Wi-Fi 7开发了很多创新的新功能,其中最关键、最令人期待、与最多人讨论的性能是在网络并发、多连接等领域的进一步加强。要知道,早期的 Wi-Fi产品的网络往往只有单个频段,而在开辟 5GHz频段之后,频段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出现了双频和三频的技术。
目前来看,Wi-Fi 6和Wi-Fi 6E正以创纪录的速度被广泛采用,同时也持续伴随着从多个维度推动Wi-Fi性能提升的需求。而拥有“高频多连接技术特性”的Wi-Fi 7也正带来全新水平的性能表现。
Wi-Fi 7延续了之前 Wi-Fi 6的精神,希望能通过一些新的技术来提升网络传输的吞吐量与增进Wi-Fi网络的效率。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所使用的Wi-Fi技术可以允许一个Wi-Fi设备利用2.4GHz、5GHz或6GHz的频段来传输数据,但是在同一个时间内只能使用一种频段,切换不同的频段需要一定的切换时间,因此会对网络系统造成延迟,对于一些对延迟相对敏感的应用如无线VR装置、实时的多人高清联机游戏、元宇宙等等,如何降低延迟时间即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高通的多连接并发技术为这个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
据悉,高频多连接并发技术是高通FastConnect 7800移动连接系统中的标志性Wi-Fi 7特性,其可同时利用两个Wi-Fi射频实现四路数据流的高频连接。在频段可用时,终端可在两个频段上实时并发工作并将其吞吐量进行聚合。正因其可以在各频段上同时工作,这种方式更易于避免拥堵以达到降低时延的效果。
基于高频多连接并发技术,FastConnect 7800移动连接系统支持所有多连接模式,用户可通过使用海外日益普及的6GHz频段中的320MHz信道,或海外可用的5GHz频段中的240MHz信道,体验最低的时延和干扰。
高频多连接并发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让 Wi-Fi 设备能透过不同的频段(2.4GHz/5GHz/6GHz)与频道同时传送并接收数据,而且可以根据当时的交通状况与需要来做负载平衡或是资料的汇流,由于所有的工作都是可以跨频段与频道,因此大大地提升了整个网络系统的传输速度并减少了多用户同时联机传输所产生的延迟现象。
高频多连接并发技术以高通4路双频并发(2x2+2x2)特性为基础,通过5GHz和/或6GHz Wi-Fi连接,可支持在接入点和客户端之间协同使用或单独用于多客户端场景,以实现极低的时延性能表现。例如,连接至Wi-Fi 6/6E接入点(使用高频段中的2x2的回程信道)的移动终端可同时连接XR头显(使用高频段中的2x2的传输信道),从而避免受到2.4GHz频段低带宽和网络拥堵的影响。
根据著名市调机构Yole的预测,从2024开始Wi-Fi 7会开始在市场铺货,到2026年,Wi-Fi 6E的市场份额会正式超越Wi-Fi 6成为Wi-Fi主流的规格,Wi-Fi 7的比例也会从2014年的3%提升到8%。
随着Wi-Fi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愈来愈多新奇的、充满想象的应用也将实现真正的“无线化”,如Facebook的元宇宙运用、4K/8K高分辨率的无线显示屏幕,实时互动的高解析度线上游戏,与动作视觉同步的机器手臂、机器人,高清无线监控系统,AI高速数据传输与分析等等,也许就是这些新应用的驱使带动下,让近几年 Wi-Fi 技术的变革比之前来得更快。
一直以来,高通都处于Wi-Fi演进的最前沿,推动行业标准和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终端、应用和服务需求。目前,高通已经拥有完整的Wi-Fi 7生态系统,包括高通FastConnect 7800移动连接系统和第三代高通专业联网平台,顶级的连接速度、大容量和超低时延正成为为用户打造高质量无线连接体验的关键所在。
回想2019年Wi-Fi 6问世到2024年(预计)Wi-Fi 7标准正式发布也不过5年不到的时间,相比于从Wi-Fi 4升级到Wi-Fi 5(2009-2013)与Wi-Fi 5升级到Wi-Fi 6(2013-2019)所花费的时间都来得快。
可以预见,Wi-Fi 7即将开启连接领域的新篇章。高通不仅致力于定义每一代全新Wi-Fi技术的极致速度和容量,还通过增加关键增强特性,显著提升Wi-Fi技术的低时延性能。基于Wi-Fi 7在时延、速度和容量等方面的优化组合,其将成为XR、元宇宙、社交游戏和边缘计算等最前沿应用场景的核心。
【以上内容转自“C114中国通信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C114中国通信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